其他 发布时间:2020-07-30 02:07:53
一、内容生态
今年上半年,内容创作者们共创作了2316866篇原创内容,与2019年上半年内容产量基本持平,同期增长了3.46%。其中,情感、体育、娱乐等软文化领域的内容产量较高,情感领域内容产出236273篇,比位居第二的体育领域71169篇,超出了两倍以上。
然而,受疫情影响,部分领域内容大幅减产。2019年房产领域单季度作者产量可以高达597篇,但2020年开年的前两个季度作者产量下降到了63篇,相较前者缩水了约20倍。旅游领域上半年的内容总产量只有7458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约40%,是上半年所有领域当中总产量最低的。
相较图文内容而言,视频内容受疫情的影响更大。
(一)财经内容更易被反复侵权
上半年的内容产出受到了疫情的部分影响,但在版权侵权与被侵权方面,却有所改善。被侵权内容(即被侵权的原文)总量从去年上半年的374919篇降低到了今年上半年的224552篇,同比减少40.1%;不过,从传播次数来看,整体内容的合规转载率看似与去年同期没有太大变化,仅从0.44%改善到了1.36%。
其中,在被侵权作者方面,社会和家居领域的作者是被侵权内容数量最多的,上半年被侵权的社会、家居作者平均被侵权内容数量分别达到了77篇和55篇。体育、军事、娱乐、时尚、情感、房产和情感作者平均被侵权内容数量也都在25篇以上。
此外,上半年平均每位财经领域作者推文7篇,然而每位被侵权的财经作者被侵权内容数量却达到了21篇,这也是唯一一个平均被侵权内容数量超过了平均推文量的领域,说明财经领域的内容往往被多次侵权,一篇优质内容被反复抄袭。这既反映了强者愈强的趋势,亦反映了“优质”内容和“普通”内容之间的价值差距。
2020年上半年,各平台内容涉嫌侵权量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了大幅的降低,其中凤凰网和豆瓣的降幅最大,分别达到了95.1%、90.3%。头条号、简书、百家号、微信公众号侵权情况也有所改善。但是,在所有监测平台中,只有新浪看点的内容涉嫌侵权量不减反增,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2.2%。
分析数据可以发现,不同平台的内容涉嫌侵权量分布有所不同。
在微信公众号上,体育类内容涉嫌侵权量最多,达到了24.6%,紧跟其后的是社会、娱乐、财经、科技,分别达到了15.5%、9.9%、6.2%、5.7%。但是,在微信公众号上涉嫌侵权量最多的体育类内容在头条号上却侵权量较少,只达到了4.3%。
而头条号上内容涉嫌侵权量最高的却是数码类内容,占比达到22.7%。数码类内容涉嫌侵权量同样较大的还有趣头条和大鱼号,占比分别达到了31.6%和22.2%。
综合来看,今年上半年,多个平台上的数码类内容涉嫌侵权占比较高,而社会领域内容的涉嫌侵权量则是各个平台都需要注意的。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疫情导致内容付费行业的火热,今年上半年各平台付费内容侵权量都有大幅度的增加。
三、版权治理
(一)部分平台版权治理率长期“吊车尾”
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各平台对内容治理的强度都有所提升。数据显示,在本次调查的数据范围内,各平台版权治理情况五星的占比已经超过了50%。从整体状况来看,平台方对版权治理的重视程度是在提高的。
然而,与往期版权报告纵向对比可以发现,一直以来,版权治理率“吊车尾”的平台依然没有好转,比如从去年开始版权治理率就在20%以下的天天快报和一点资讯,应该及时引起内部注意,作出调整。
另外,电商平台保持了一贯的良好状态,版权治理率基本维持在99%。但同样需要看到的是,拼多多依然是同类平台中版权治理率最低的,在普遍版权治理率高达99%的情况下,拼多多的版权治理率只有88.8%,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同类平台中处于垫底位置。
在版权治理周期方面,与年初相比,平台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到今年上半年结束,微信公众号的版权治理周期已经一跃而至达到了20.2天,成为此次数据统计中治理周期最长的平台,增幅较大,需要引起重视。
一直以来,同类型平台之间版权治理情况都会有所差距。此次以电商平台为例,对比版权治理率较高的平台与版权治理率偏低的平台,在版权侵权处理规则及流程上的区别,从而更清晰地看到平台之间版权治理率会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以及为何部分平台版权治理率长期较低。
在电商平台中,侵权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盗版处理上。
淘宝针对盗版的打击力度历来是较强的,其制定的版权处理规则对盗版问题有详细的划分情形和处理措施。并且不同程度的盗版情节会有明确的惩罚时长区别。淘宝还设有“三振出局”机制。
而在这一点上,拼多多的版权处理规则显然较为模糊。其规则对版权侵权情形与处理措施,并未作出一一对应的划分。这也导致,多次盗版的账号依然可以活跃在拼多多上,盗版现象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随着各种新型网络服务的兴起,侵权案例也开始变得多样化、复杂化。其中,跨平台侵权越来越成为创作者们的心疾。
根据数据显示,课程不仅涉及跨平台侵权,且牵扯到内容形式的改变,例如音频转图文、图文转音视频、视频转音频等。在监测的所有样本中,有33.9%的侵权线索,是原课程作为商品被直接兜售到各个平台,这些平台以淘宝、闲鱼、拼多多、微店、转转为主;有32.9%的侵权线索则是出现在各个网站上,这些网站类型繁多,包括百度知道、有声小说吧、知乎、豆瓣以及各种资源分享网站。
近几年,内容创作者对洗稿现象的关注度很高。洗稿,早期多以提取图文内容的核心观点、重新糅合内容为主要手段,但随着内容付费、在线教育及直播行业的兴盛,洗音频、洗视频的案例也在不断增加。并且,根据此次案例调研发现,付费课程等付费内容的侵权更为恶劣。
侵权者通过购买付费课程,将课程内容转换成音频放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引流,以及部分音视频课程的字幕被整理成文章发布在其他平台,内容几乎不加改动直接发布。与图文内容的“洗稿式”侵权相比,音视频更多是被直接“搬运”到了其他平台导致侵权。
现阶段,版权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肯定,同时,对版权风险的担忧也与日俱增。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监测的所有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所有文章中,平均每个公众号都有10篇存在版权侵权风险的文章。相较去年的19篇,整体版权侵权风险有所控制。
但是,存在版权侵权风险最高的账号,上半年有254篇文章都存在侵权风险。也就是说,在该账号每个月发布的文章中,平均有42篇都是涉嫌版权侵权的内容。并且,统计前十个高侵权风险账号数据可以发现,上半年有版权侵权风险的文章平均也都在80篇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五年,知识产权纠纷数量持续走高,但是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知识产权纠纷数量首次出现下降。依据openlaw公开数据统计,我们梳理了2020年上半年知识产权纠纷裁判文书(裁判文书分为裁定书与判决书)数量。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知识产权纠纷相较去年同期,同比减少了74%。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