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阳光知识产权调解中心!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版权报告 | 疫情给内容行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其他 发布时间:2020-07-30 02:07:53

2020年在一场不同寻常的序曲中拉开帷幕,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让世界和生活都已经为之发生改变。而在所有独特细致的观察视角里,内容领域的变化显得隐秘却重要。在刚刚过去的半年时间里,疫情到底给内容行业带来了哪些影响?疫情期间又有哪些内容平台在版权治理上表现优异?侵权手段出现了哪些新形式?这些问题在维权骑士&鲸版权在昨日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内容行业版权报告》均给出了解答。

来源 | 维权骑士


一、内容生态

(一)受疫情影响,房产、科技、旅游内容减产

今年上半年,内容创作者们共创作了2316866篇原创内容,与2019年上半年内容产量基本持平,同期增长了3.46%。其中,情感、体育、娱乐等软文化领域的内容产量较高,情感领域内容产出236273篇,比位居第二的体育领域71169篇,超出了两倍以上。


然而,受疫情影响,部分领域内容大幅减产。2019年房产领域单季度作者产量可以高达597篇,但2020年开年的前两个季度作者产量下降到了63篇,相较前者缩水了约20倍。旅游领域上半年的内容总产量只有7458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约40%,是上半年所有领域当中总产量最低的。



另外,2019年的年度热门领域体育、科技则滑向了两个极端。到2020年上半年结束,体育领域的内容无论是产出量还是传播次数都还名列前茅,科技领域的内容却已“名次跌落”,排在了第10名甚至10名开外。此外,一向传播次数较高的财经领域内容此次同样表现不佳,平均每篇内容传播次数只有0.25次。与去年上半年相比,传播次数同比下降了79%。




(二)电影“院转网”,短视频平台进军长视频

相较图文内容而言,视频内容受疫情的影响更大。


1月23日,春节档影片集体撤档、全国各地电影院宣布春节歇业后,《囧妈》宣布将会在1月25日(大年初一)零点登陆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欢喜首映等流媒体平台,免费开放给观众观看。这也是第一部官宣转战网播的院线电影,自此之后,“院转网”成了部分院线电影的止损良策,随着疫情从短期向长期化演变,越来越多电影选择“逃离院线”。据网络公开数据统计,今年1-4月,全国票房分账破千万元的网络电影已经有26部,去年同期破千万元的仅有12部。从产量上看,今年1-4月全网上线的网络电影也已经达到了260部。



与此同时,“院转网”的背后,以优酷、爱奇艺、腾讯为代表的传统长视频平台,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内容争夺越发激烈。


二、版权监测

(一)财经内容更易被反复侵权

上半年的内容产出受到了疫情的部分影响,但在版权侵权与被侵权方面,却有所改善。被侵权内容(即被侵权的原文)总量从去年上半年的374919篇降低到了今年上半年的224552篇,同比减少40.1%;不过,从传播次数来看,整体内容的合规转载率看似与去年同期没有太大变化,仅从0.44%改善到了1.36%。


其中,在被侵权作者方面,社会和家居领域的作者是被侵权内容数量最多的,上半年被侵权的社会、家居作者平均被侵权内容数量分别达到了77篇和55篇。体育、军事、娱乐、时尚、情感、房产和情感作者平均被侵权内容数量也都在25篇以上。



此外,上半年平均每位财经领域作者推文7篇,然而每位被侵权的财经作者被侵权内容数量却达到了21篇,这也是唯一一个平均被侵权内容数量超过了平均推文量的领域,说明财经领域的内容往往被多次侵权,一篇优质内容被反复抄袭。这既反映了强者愈强的趋势,亦反映了“优质”内容和“普通”内容之间的价值差距。


而在侵权内容方面,体育、社会、娱乐、情感、科技领域是涉嫌侵权内容量(即发现的侵权线索量)最多的,五个领域的内容数量总和就占到总量的75.5%。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在这些领域,内容同质化的现象更为普遍。




(二)多个平台数码类内容涉嫌侵权量占比较高

2020年上半年,各平台内容涉嫌侵权量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了大幅的降低,其中凤凰网和豆瓣的降幅最大,分别达到了95.1%、90.3%。头条号、简书、百家号、微信公众号侵权情况也有所改善。但是,在所有监测平台中,只有新浪看点的内容涉嫌侵权量不减反增,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2.2%。



分析数据可以发现,不同平台的内容涉嫌侵权量分布有所不同。


在微信公众号上,体育类内容涉嫌侵权量最多,达到了24.6%,紧跟其后的是社会、娱乐、财经、科技,分别达到了15.5%、9.9%、6.2%、5.7%。但是,在微信公众号上涉嫌侵权量最多的体育类内容在头条号上却侵权量较少,只达到了4.3%。


而头条号上内容涉嫌侵权量最高的却是数码类内容,占比达到22.7%。数码类内容涉嫌侵权量同样较大的还有趣头条和大鱼号,占比分别达到了31.6%和22.2%。


综合来看,今年上半年,多个平台上的数码类内容涉嫌侵权占比较高,而社会领域内容的涉嫌侵权量则是各个平台都需要注意的。


在各平台被侵权情况方面,大鱼号和虎扑的被侵权发生率都有较明显的上升,大鱼号的被侵权发生率达80.7%,虎扑的被侵权发生率达47.1%,相反,雪球和简书的被侵权发生率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35.2%和13.6%,其中雪球是此次被侵权发生率降幅最大的平台。



(三)付费内容侵权量大幅度提升
除了对所有读者都免费公开的内容以外,付费的音频、视频、图文内容亦在监测之列。数据显示,闲鱼、百度贴吧、转转、淘宝、微博等平台依然是付费内容侵权多发的平台。其中,闲鱼、百度贴吧、转转、淘宝上侵权线索都在万条以上。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疫情导致内容付费行业的火热,今年上半年各平台付费内容侵权量都有大幅度的增加。


闲鱼依然是付费内容侵权量最多的平台,今年上半年就已经达到了52338次,已经占去年全年的60%。更为显著的侵权量增加发生在贴吧和微博上,今年上半年付费内容侵权量分别为34425次和7166次,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内容侵权量12406次和6554次。转转和淘宝上半年的付费内容侵权量也基本与去年全年的11967次和13903次持平。




三、版权治理

(一)部分平台版权治理率长期“吊车尾”

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各平台对内容治理的强度都有所提升。数据显示,在本次调查的数据范围内,各平台版权治理情况五星的占比已经超过了50%。从整体状况来看,平台方对版权治理的重视程度是在提高的。


然而,与往期版权报告纵向对比可以发现,一直以来,版权治理率“吊车尾”的平台依然没有好转,比如从去年开始版权治理率就在20%以下的天天快报和一点资讯,应该及时引起内部注意,作出调整。



另外,电商平台保持了一贯的良好状态,版权治理率基本维持在99%。但同样需要看到的是,拼多多依然是同类平台中版权治理率最低的,在普遍版权治理率高达99%的情况下,拼多多的版权治理率只有88.8%,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同类平台中处于垫底位置。



在版权治理周期方面,与年初相比,平台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到今年上半年结束,微信公众号的版权治理周期已经一跃而至达到了20.2天,成为此次数据统计中治理周期最长的平台,增幅较大,需要引起重视。


同样增幅明显的还有盘搜搜,以16.6天的版权治理周期位居第三,增幅达72%,且与同类平台百度网盘相比,二者治理周期相差了近15天。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版权治理周期在同类平台中依然是最长的,达到了18.8天,位居第二。



(二)部分电商平台对盗版问题避重就轻

一直以来,同类型平台之间版权治理情况都会有所差距。此次以电商平台为例,对比版权治理率较高的平台与版权治理率偏低的平台,在版权侵权处理规则及流程上的区别,从而更清晰地看到平台之间版权治理率会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以及为何部分平台版权治理率长期较低。


在电商平台中,侵权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盗版处理上。


淘宝针对盗版的打击力度历来是较强的,其制定的版权处理规则对盗版问题有详细的划分情形和处理措施。并且不同程度的盗版情节会有明确的惩罚时长区别。淘宝还设有“三振出局”机制。


而在这一点上,拼多多的版权处理规则显然较为模糊。其规则对版权侵权情形与处理措施,并未作出一一对应的划分。这也导致,多次盗版的账号依然可以活跃在拼多多上,盗版现象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除了处理规则以外,处理流程也是影响平台版权治理情况的重要因素。拼多多是目前同类平台中唯一一个需要线上线下同时提交权利材料来进行投诉的平台,且平台处理时间较长,一般审核时间会到达两周,这一点严重影响了拼多多的版权治理进程。而在较长的版权治理周期内,盗版内容所带来的损失是持续增加的,拼多多并不为版权方承担损失,因此,平台更应该考虑优化内部审核机制,尽可能方便版权方进行合法维权。


四、跨平台侵权
(一)音视频课程被抽取内容转成文章

随着各种新型网络服务的兴起,侵权案例也开始变得多样化、复杂化。其中,跨平台侵权越来越成为创作者们的心疾。


根据数据显示,课程不仅涉及跨平台侵权,且牵扯到内容形式的改变,例如音频转图文、图文转音视频、视频转音频等。在监测的所有样本中,有33.9%的侵权线索,是原课程作为商品被直接兜售到各个平台,这些平台以淘宝、闲鱼、拼多多、微店、转转为主;有32.9%的侵权线索则是出现在各个网站上,这些网站类型繁多,包括百度知道、有声小说吧、知乎、豆瓣以及各种资源分享网站。


另一方面,根据数据显示,同个账号发布多条侵权内容(一条侵权线索=一条侵权内容)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各个平台的发布时间跨度及最长维权时间有所不同。发布时间跨度越大、维权时间越长,说明该平台对盗版监测的频率和维权处理的效率越低。



(二)跨平台侵权更难被平台方识别和核实

近几年,内容创作者对洗稿现象的关注度很高。洗稿,早期多以提取图文内容的核心观点、重新糅合内容为主要手段,但随着内容付费、在线教育及直播行业的兴盛,洗音频、洗视频的案例也在不断增加。并且,根据此次案例调研发现,付费课程等付费内容的侵权更为恶劣。


侵权者通过购买付费课程,将课程内容转换成音频放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引流,以及部分音视频课程的字幕被整理成文章发布在其他平台,内容几乎不加改动直接发布。与图文内容的“洗稿式”侵权相比,音视频更多是被直接“搬运”到了其他平台导致侵权。



通过与平台方相关负责人的沟通,可以了解到,侵权方敢直接“搬运”的原因有二:一方面,跨平台的侵权使得侵权处理的难度提升,不同平台的版权治理体系均不相同,维权路径拉长;另一方面,内容形式的改变使得侵权判定更加困难,依靠技术识别和比对的方式目前难以应付内容形式改变导致的复杂侵权。


五、风控管理
(一)平均每个高侵权风险账号有超80篇文章涉侵权

现阶段,版权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肯定,同时,对版权风险的担忧也与日俱增。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监测的所有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所有文章中,平均每个公众号都有10篇存在版权侵权风险的文章。相较去年的19篇,整体版权侵权风险有所控制。


但是,存在版权侵权风险最高的账号,上半年有254篇文章都存在侵权风险。也就是说,在该账号每个月发布的文章中,平均有42篇都是涉嫌版权侵权的内容。并且,统计前十个高侵权风险账号数据可以发现,上半年有版权侵权风险的文章平均也都在80篇以上。


根据《2019年度内容行业版权报告》数据,在文章侵权类纠纷的赔偿金额方面,创作者一般请求每篇侵权文章的索赔金额在 10000 元 / 篇,实际赔偿金额则基本维持在 2000-5000 元左右。按照每篇最低赔偿金额2000元来算,有版权侵权风险的文章80篇,也就意味着,赔偿金额最低也达到了16万。

(二)知识产权纠纷数量近五年来首次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五年,知识产权纠纷数量持续走高,但是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知识产权纠纷数量首次出现下降。依据openlaw公开数据统计,我们梳理了2020年上半年知识产权纠纷裁判文书(裁判文书分为裁定书与判决书)数量。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知识产权纠纷相较去年同期,同比减少了74%。


其中,进入到审判程序的案件数量有5702个,应诉率只有58.9%,与去年同期应诉率70.3%相比,进一步下降。这也从侧面反映,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遭遇侵权纠纷时,选择了在开庭前就完成开庭和解。



另外,针对日益严重的字体侵权现象,调研结果显示,在随机抽取的80个样本案例中,有70%的字体侵权纠纷是发生在产品标识中,与商标侵权直接挂钩,其中涉事字体既包含方正粗倩体等商用字体,也包含企业设计的自创字体。赔偿金额从最低4000元起,最高判决金额达400000元。有80%的字体侵权纠纷发生在餐饮行业产品中,其中包括糕点、饮料、调味品及酒类等。


结  论

1、疫情发生的特殊时期,内容创作者们的创作热情并未被打击,产出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部分内容采集受出行和空间影响较大的领域,如房产、科技、旅游等领域的内容有一定程度上的减产;
2、在内容侵权与被侵权方面,各平台治理情况总体良好,但版权治理率长期“吊车尾”的天天快报、一点资讯、拼多多并未有所改善;
3、受疫情影响,内容付费及在线教育空前火热。这也导致上半年付费内容侵权量大幅度提升,在贴吧和微博上,付费内容侵权量分别为34425次和7166次,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内容侵权量12406次和6554次;
4、随着各种新型网络服务的兴起,跨平台侵权越发频繁,且存在一个账号多次在同个平台上发布侵权内容仍然未被封号的情况。
5、版权侵权风险越发受到关注。今年上半年,侵权风险最高的账号所发布的内容中,有254篇文章都存在侵权风险。统计高侵权风险账号前十名的数据可以发现,上半年有版权侵权风险的文章也都在80篇以上;
6、受疫情影响,知识产权纠纷数量五年来首次下降,相较去年同期,同比减少了74%;
7、在随机抽取的80个样本案例中,有70%的字体侵权纠纷是发生在产品标识中,与商标侵权直接挂钩。有80%的字体侵权纠纷发生在餐饮行业产品中,其中包括糕点、饮料、调味品及酒类等。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