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发布时间:2024-12-09 05:53:37
来源 | 法治时报、纵览新闻
12月7日,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AI魔改)》(下称《管理提示》)。
近期,AI“魔改”视频以假乱真、“魔改”经典现象频发。如《甄嬛传》变身“枪战片”,《红楼梦》改成“武打戏”,孙悟空骑着摩托车扬长而去等。
这些短视频在博得网友一乐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少粉丝。据媒体报道,有的自媒体,用AI做了42个魔改《甄嬛传》的视频,轻松捕获了18万粉丝;某平台上的一个魔改《甄嬛传》短视频,点赞26.3万,转发56.4万,留言3.2万,还插入广告;受魔改经典热的推动,平台上也出现了大量如何用AI魔改影视作品的教程。
面对“甄嬛掏枪”、“雍正皇帝吃鸡腿”、“妃子们骑摩托车”等魔改视频,有的网友夸其为“中国杂交电视剧之父”,有的网友留言说看了之后乐了好几天,有的网友觉得这些魔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典的二次传播,有的网友则直呼毁童年。
早在2006年,陈凯歌的电影《无极》被胡戈剪辑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一恶搞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陈凯歌的强烈不满,并表示要上法院提起诉讼。最终,事件以陈凯歌放弃起诉、胡戈道歉落幕。十多年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短视频平台涌现出大量编辑、切条、搬运自影视剧的短视频,也引发了不少的争议和诉讼。
为营造清朗网络视听空间,《管理提示》提出具体管理要求。
1、各相关省局督促辖区内短视频平台排查清理AI“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并于12月10日反馈工作情况。
2、严格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审核要求,举一反三,对各自平台开发的大模型或AI特效功能等进行自查,对在平台上使用、传播的各类相关技术产品严格准入和监看,对AI生成内容做出显著提示。
AI“魔改”有侵权风险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影视创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但如“宫斗戏改枪战戏”“孙悟空和沙悟净骑上摩托车”等对经典剧集的AI“魔改”,虽然在念台词时嘴形几乎以假乱真,但同样让观众感到荒谬的同时,亦有不适之感。
为了流量毫无边界拓展一些内容,被“魔改”成与原著精神内核相悖的形象,是对经典作品的亵渎;另外,使用软件进行“魔改”,只要使用原来影视剧中的人物形象,使用演员的肖像,就涉及侵犯演员的肖像权。
创作者使用AI进行制作音视频,应如何避免侵权?
1. 获取授权:在使用AI进行音视频制作之前,创作者应主动联系原作品的著作权人和相关演员,获取其明确的授权和许可。这包括复制权、改编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必要权利,以及演员肖像权的使用许可。
2. 注明来源和版权信息:在发布的音视频作品中,创作者应明确注明原作品的来源、作者姓名和版权信息,以尊重原作者的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
3. 避免恶意篡改和歪曲:创作者在使用AI进行音视频制作时,应避免对原作品进行恶意篡改和歪曲,以免损害原作品的完整性和艺术价值。同时,也应避免传播错误的价值观和误导观众。
4. 采用技术手段保护版权:创作者可以采用数字指纹、加密技术等手段保护自己的作品不被未经授权的复制和传播。同时,也可以利用版权查询和侵权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应对侵权行为。
5. 尊重原创精神:创作者在使用AI进行音视频制作时,应尊重原创精神,保持对原作品的敬畏之心。在改编和创作过程中,应努力保持原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避免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