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阳光知识产权调解中心!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调解案例 | ETC 专利侵权纠纷法院调解

案例 发布时间:2022-07-28 04:12:20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组织编写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手册》于日前发布,鉴于知识产权纠纷的专业性, 调解员不仅需要掌握精湛的调解技巧, 具备良好的沟通、 协调能力, 更需要对纠纷相关技术、法律知识拥有足够深刻的见解, 方能在面对具体的纠纷时, 及时作出判断。基于此,手册中收录了18件法院调解和行政调解的典型案例, 供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参考。 


来源 |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利纠纷调解典型案例——

ETC 专利侵权纠纷法院调解


【案情简介】

2015 年, 天津A 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 公司” ) 以2 件ETC 系统发明专利被侵权为由, 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和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 诉称上海B 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B 公司” ) 未经专利权人和A 公司许可, 擅自在其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型号为“SHC1126-GS10” 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车载电子单元产品上实施了A 公司的发明专利技术。同年11 月6 日, 法院受理了此案件, 开启了长达两年半的诉讼过程。


【调解过程与结果】

该案件原告A 公司是ETC、汽车电子标识等RFID 智能交通领域的知名企业, 被告B 公司是中国电子(CEC) 下属企业, 是国内知名的IC 设计公司。整个案件诉讼过程极为紧张、艰苦, 期间先后启动了两次司法鉴定, 在我国专利诉讼案件中实属罕见, 最终, 经法院调解, 双方达成和解。


【典型意义】

本案是新行业、新领域的调解成功案例。在本案中, 法院做了大量的调解工作, 而且在调解过程中, 不同的法官分别与一方当事人谈话, 通过背对背的沟通, 了解案件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其主要诉请以及背后的商业目标,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各法官分别与当事人背对背的谈话后, 法官之间再进行沟通与研讨, 努力找到双方是否存在利益的重合点以及转纠纷为合作的契合点, 寻求调解的突破口, 在双方的观点基本趋于一致时, 法官再集体与当事人面对面地调解, 最终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在线留言